猎豹移动傅盛人机共存的世界,人类可以真正
来源:华董汇(ID:huadong-cn)口述:傅盛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年12月10日下午,由国务院国资委商业发展中心主办,华董汇、海创汇、东莞电子商务协会、玺承电商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创新创业大会GCIE”在深圳保利剧院成功举办,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先生现场作《智能机器人:实体经济革命的里程碑》主题演讲。以下为傅盛先生在首届全球创新创业大会GCIE演讲实录,内容有删减:大家好,我是猎豹移动的董事长和CEO傅盛,我接在岛聪后面讲非常的合适,因为我曾经既是雅虎的员工,也是阿里巴巴的员工,在雅虎当时杨致远来中国的时候,那时候就跟看神一样看着他。很多年之后,终于有一次有机会在夏威夷杨致远先生的豪宅和他共进晚餐,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你为什么投10亿美金给阿里巴巴?他说马云在这样的赛道人很少,我愿意全力支持。刚刚介绍词里面说“天才产品经理和创业者”我听了感觉非常刺耳,我就是完完全全的北漂一族,到北京的时候只有四百块钱,最初的梦想就是考一个研究生,找一份好工作,到最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到了北京之后生活极其艰难,挤路公交,每天高峰期挤上就不错了。周末到北大上辅导课,和很多北漂一样是没有考上的。当然,这个时候一不小心进了互联网,在互联网这个大的领域,突然发现它颠覆了我以前对于管理、对产品的认知,于是那时候才真正的决定在北京这个雾霾深重的城市打拼和生存。当有一天我开始创业,我在雅虎和阿里巴巴工作过,年开始创业,年的时候就在纽交所上市了,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之一。那时候不懂概念,一个人努力奋斗,把公司做上市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我足够努力。但是我站在纽交所敲钟台的时候我问了自己,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有机会站在这里?当我静下心来回顾,我无非就是时代的幸运儿,和千千万万的北漂一样,深圳和当年的北京有一样的活力,每个人努力打拼的时候,无非是你站在这个浪头,你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然后你还有一些努力,有机会让自己变得所谓的与众不同。到了互联网之后我近距离接触了互联网的大佬,在深圳的腾讯办公室,我还跟马化腾喝过茅台。当你没有见他的时候会觉得跟神一样,到最后发现他们也是幸运的宠儿,站在潮头上找到这样的机会。刚刚岛聪先生演讲的内容我是非常认同,就是所谓的很多创新都是找到了范式,并且坚信范式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大潮。如果回顾一下,这么多年科技的进步,从PC开始,信息化开始拉开序幕,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互联网生活化,我站在纽交所的敲钟台的时候就想我是何其幸运,当大家守在国企、外企,我在互联网投简历,一个小互联网公司发现了我,把我招进去。能做出这些成绩就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根基是来自于PC和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当乔布斯推出苹果全面屏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才真正开始。我在敲钟台上问了自己第三个问题,如果有大的机会,它会是什么?这是我一直在问自己的。可能大家对于猎豹移动这家公司不熟悉,我们今天把公司发起是在海外,在全球有4亿多的月度活跃用户,80%是在海外,当时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竞争太激烈,我第一次到了美国,我就在想他们为什么那么清闲,结果所有创新来自他们那里,而不是我们累得跟加班狗一样的创业者。我想一定是思维体系不同,而不是我们一直宣传的你只要勤奋和努力就能做到。年的时候发现,美国的移动互联网挺落后的,我们把美国移动互联网APP都下载用了一遍之后,发现用的产品挺差。巨大的机会就是发现美国的公司招不到太多的人,尤其是高学历的人。今天中国一年大学毕业生几百万,一个硅谷只能守着伯克利、斯坦福和加州理工,能招到的毕业生是有限的。我发现APP的技术也没有那么复杂,由于安卓的开源,APP已经全球化了,我们当时就想跳到海外发展。最近得到了一门课程,就是用户增长30讲,他说如果研究出海,华为和猎豹移动是一个例子,我们在两年超过30亿次的下载,全球有4亿多的月度活跃用户,80%是在海外,走了跟中国互联网公司不同的道路。我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找到这个赛道是我核心的点。当时我那时候不断的问自己,下一个机会是什么?那时候由于猎豹的全球化,使得我们在硅谷、以色列都投资了基金,投资基金的时候就告诉那些基金创始人一点,我说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到这里的时候,你带我看创业公司,他们都在干什么。年的时候,我看到了人工智能这个技术,看到很多小团队作出的图像识别超过了我刚刚做了一段时间的图像处理软件,我就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机会。我又更加深度地思考,就是有没有可能把互联网上积累的所有经验、形成的认知和新的技术形态结合起来?我们回头去看,刚刚岛聪先生讲了很多了,就不再复述。称为科技企业的公司根基都是在互联网上,就算是苹果,大家觉得它是硬件公司,用苹果手机离不开它的云,我换安卓手机的时候很纠结,因为我的数据都是在苹果云上,总是在换和不换的边缘。互联网的崛起不用讲,但是最近也有很多的争论,也有各种公司的倒闭潮,大家在想互联网思维不能主宰一切。互联网的底层构建没有问题,而且是巨大的模式创新和范式创新。我们回归看看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这些公司的排行变化其实都离不开本质,就是任何企业技术是用来干什么的,其实技术就是用来提高效率的,效率的核心就是数据决策,这是我这两年通过对人工智能的深度理解,对于互联网的反复复盘之后,我们讲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网站,并不是一个轻模式、并不是没有资产、并不是快速的融笔钱,真正在于数据决策体系。什么意思呢?当回过头看看PC和智能手机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变革,当PC出现的时候,它使得企业内部的决策流程变得数据化了。从我们开使用PC无纸化办公到CR软件、内部OA系统,你发现企业内部本来是通过各种流程管理,通过各种过程管理去完成的一系列管理变成了数据化管理。刚刚岛聪先生说,你和美国太近它就会打你。不从这个维度看,看看8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战争,虽然美国有很多对日本的贸易制裁,但是真正美国的崛起是PC的崛起和互联网的崛起。而日本非要搞自己的操作系统和自己的PC系统,以及整个的开放系统,脱钩了,脱钩之后就使得美国企业在那一轮内部效率极大的提升,孕育一大批科技公司,使得那一次科技战产生分水岭。当移动互联网出现的时候,它把我们的生活流程数据化了,当你叫滴滴的时候,所有数据被滴滴打车数据化了。数据化的好处是能实现高效决策。阿里巴巴曾教授有一本书,我强烈推荐大家看了,就是写的这个问题,讲淘宝不是被创造出来的,淘宝是生长出来的,因为淘宝的本质就是数据决策的过程,当它搭建了平台,有更多的店家进入到这个平台的时候,它是自生长。一个搜索词在淘宝里面快速上升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品类需求被大量的增加,而这个时候店家、买家和店小二都会围绕这个数据形成一整套的配套策略。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今天中国最大的搜索公司不是百度,而是淘宝。淘宝在搜索上的收入是高于百度的,搜索的本质是数据决策,在搜索框里键入的词都是意图和需求的表达,互联网公司有这样的数据和需求,就能快速的调整经营决策,甚至都不是自上而下去调整的,而是自下而上调整的。猎豹移动在全球有这么多用户的时候,我们那天普查了一下,整个公司大概有多个APP,其实这些APP绝大部分没有见过,除了第一款是我带队打下来的。怎么实现自我管理呢?它从上线的第一秒钟开始,用户的使用数据、留存数据、时长数据都出现了,当它出现的时候,这个APP和另外的APP相比,用户是否受欢迎?完全不需要管理层决策,它就可以实现自主决策。曾教授在这本书上还写,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从一开始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而且它几乎不做用户调查。因为互联网产品上线就是数据生长出来,从上线开始有多少需求、多少访问的数据全部都被记录在案,并且形成决策。这些数据本身就催生你是以数据为中心,当活跃度下降一定是用户不满意。我记得跟刘强东去西雅图的时候聊了几个小时,他在非典的时候关掉所有的线下店。在非典的时候刚刚开始互联网的售卖模式,那时候售卖的额度非常的低,线下店也有几十家了。非典之后看完了肯开的网店就决定关完所有的线下店,因为线上点击、购买等等这些都变成了数据,你可以针对数据做非常高效的运营,但是实体店面不知道用户来了多少、看了多久、在哪个商品旁边驻足,在看了哪个商品后走了,甚至都不知道复购。线下店的效率永远没有办法跟线上店相比,所以京东就全力以赴做线上。我对物联网的理解就是它本身是构建在数据决策的基础上,而今天看到所有的能够提高效能的产业,都必须把它的物理世界变成数据世界,比如说我们今天讲工业4.0,工业4.0的核心变化就是数据化,用户每个订单、生产环节、每一台机器的运作都变成了数据化,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真正提高效率的本质不是靠更好的管理,也不是靠更好的理念,其实本质上我也不太认同通过非自然的因素,比如说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它就像做一道数学题,提高效率就是数据的不断的演算、催生和生长。有这个框架之后,我就在想下一个时代会是什么?它一定是会和数据相关、和物理世界相关的,刚刚讲到京东当年关掉所有线下店,但是今天又开始开线下店,阿里巴巴也在开线下店,为什么有这样的风水轮流转?一定是有先决条件的。今天我们讲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真正相比就是数据的缺失,刚刚讲的京东,在今天的实际场景里面都有类似的情况,做机器人以来,跟很多做实体经济的老板们都沟通过,如何去管理、高效管理,这是实体经济面临的巨大难题。如果做实体创业就知道,今天的人力成本是越来越高的,培训成本也高,离职成本也高,当一个新的策略要发布的时候,发布成本也非常高。还有一点,你招了很多员工,你的经验都留在他的脑子里,当他离开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件事情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回过头来看互联网,互联网培养人非常快,其实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数据体系在那儿。新招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他做的每一个回应都和数据挂钩,他的成长就非常快。我这里打断插入一个内容,刚刚讲了互联网实体经济的各种问题,但是就在年-年看到了AI和5G,我前不久和同行聊5G带来什么变化?我觉得5G带来的变化是数据汇集更方便,我不认为5G会带来本质的变化,但是AI会带来。因为当我见到小团队做到人脸识别,看到人的笑脸和哭脸,当我发现人脸识别在特定环境下比人好的时候,当我看到对麦克风说话,文字在底下出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今天一个人的动作、行为、自然表达已经可以开始被转换为数据了。它就解决了极大的难题,物理世界的各种行为、动作变成数据世界,在AI出现之前,是没有一个这样的转换范式,AI出现之前麦克风留下来本质不是数据,它只是音频,当然是数字存储,但是不是文字存储的,不能转换为文字。当出现AI之前有很多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只是供你记录查看和监控,本质上也是模拟的,不是数据。当AI出现之后,它能识别人的行为、人的意图时,这件事情就有了前提的假设,就是技术成熟了。我跟做AI的同仁聊,大家认为这一波AI远没有朋友圈宣扬的那么可怕,叫做超越人类。我们这一轮还是弱人工智能,和人的智商没有办法比。我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把语音变成了数据。当有了这个点的时候,回头再来看,刚刚讲的所有这些问题,关于数据高效决策的问题就会变化。为什么会主动讲这个呢?是因为我们开始考虑机器人命题的时候,对于线下的场景进行了模拟,过去3年,我们考虑了购物广场,发现购物广场的流量是在增加的。在几年前,王健林和马云有一个赌,说未来十年,年电商会不会取代所有的线下购物,或者是成为最大份额。当时他们打了一个赌,现在只剩3年了,今天看起来,大概率来说,电商是不可能取代甚至是成为商业零售的主流。因为用户还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场景感,我在思考机器人这个命题的时候就在想,每个人掏出手机就有外卖、购物,出行的时候一辆车等在底下,把自己包裹在车里,到了地方之后继续看手机,那其实不用讨论任何的命题,我们明天就跟手机做伴就好了。今天看起来,手机不可能统治一切,还要有参观的环境、购物和看到活生生的物品,能够到现场看电影。我认为今天整个互联网对经济的渗透已经到了分水岭,也就是说,它已经开始增长不上去了。大家也看到大量这方面的文章,就是所谓互联网红利已经到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如何能够真正地把传统经济或者是实体经济的场景感和体验感发挥到极致?互联网是统治不了一切,但是,我们又能够使得实体经济的场景数据化,让实体经济变得和互联网一样有效率。如果能找到这个命题的开启之门,我们就有机会开创巨大的产业。我也考察过,比如说到星巴克,今天星巴克这样的传统零售为什么在瑞幸咖啡的冲击下显得好像有点过时了,或者是瑞幸成长之快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瑞幸咖啡的核心就是把咖啡数据化了,大量的客流不是来自于自然流量,而是APP。每一个用户的画像都比星巴克精准得多,在星巴克就发现,它给你推荐会员的时候还得拿实体会员卡,自从第一张掉了再不加入会员体系。什么人在店里等了多久,看了什么物品,想要采购什么,甚至他的复购率,星巴克可能都不知道的。瑞幸咖啡这样的经济体,虽然它还有很多的问题,但是一开始就构建在数据模式,都是通过APP点外卖、下单,再通过各种数据的分析来判断用户价值和流量的时候,虽然星巴克有更长时间的咖啡经营的历史,但是,用数据说话的方式去重新切入这个行业,对它会造成巨大的威胁。最近还有一个朋友做的便利店,店员只管补货就行,所有的产品都由云端大脑决定的,摆脱大量有经验店长的依赖,只需要按照操作手册干这个事情就可以了,因为数据决策在云端。今天很多人工智能企业有人工团队在这里通过摄像头看你的动作,这是一个演进的过程。但是它的成本特别贵,为什么亚马逊没有把这个店开到全美?因为需要大量的传感器、大量的感应器和计算单元,所以单店成本很高。另外,它只是解决了行为统计的问题,今天你去亚马逊知道你来了,看了什么商品,但是里面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下面说的,就是通过这些刚刚分析的内容,你会发现今天各个实体场景都开始逐渐的意识到数据化的重要性。首先是方案不统一,这两年至少接触了不下几十个给实体场景做数据化、用户画像、行为统计的团队,发现每个方案都不一样,每个方案都严重地依赖于部署,不统一,部署很昂贵,系统又打不通。互联网里面有非常重要的数据是搜索数据,什么是搜索?今天在百度敲一个词就是你某种意图的表达。今天去淘宝敲“老干妈”,淘宝没有老干妈,但是很多人在搜索老干妈,淘宝就会大量的提供老干妈产品,因为知道你的意图。今天的实体场景没有这样的意图表达,今天一个人到你的店里想买奶茶加奶酪的,没有的话,他就走了。这个人来了就对你有价值,你知道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意图,这都是数据的核心点。我又回顾去看,今天的演讲标题是机器人是实体经济效率革命的里程碑呢?回头看过去经历过的技术浪潮,或者是数据化的过程,其实都是出现了一些标准设备,当苹果电脑在车库里面被组装出来的时候,第一代PC出来的时候就是屏幕+键盘,当这个产品被定义出来之后它被标准化了,出现大量的产品、大量的厂商来生产标准化的产品,这个标准化的产品就形成了产业链,形成了产业链之后规模大幅度的下降,大幅度下降就使用户用很低廉的价格拥有,就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今天苹果对世界的贡献最大就是来自于全面屏,舍弃了硬件屏之后,使得智能手机标准化了,使得各种尝试智能手机的方案统一成一块屏幕,这块屏幕真正的核心是使得每一个APP都有自己的交互界面,使得普通用户在使用这个手机的时候不需要学习APP,看着按钮点就可以了。今天在人工智能或者是产业变革的时候,我觉得太多人在讲技术、算法、趋势,但是,太少人谈产品了。我们回顾会发现,只要有大规模的创新,是靠标准化产品出现的,今天每一个商场都有完全独立部署的方案,每一个产业、每一个公司都需要完全的定制化开发,我不相信这样的产业革命会到来。我就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也是做产品出身的,曾经把清理软件做到全球2亿多人的使用,就是手机清理垃圾,它冲破了文化的隔阂、国界,让那么多人下载,我是天生信奉标准化产品的,有标准化产品才能带来这样的革命。为什么想要做机器人这个产品呢?我看到还有一个机会,也是刚刚岛聪先生讲的范式孩子没有出现,今天的迷盲感除了贸易战之外,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是拿美国的经验,现在没有这样的经验了,
上一篇文章: 四条地铁新线昨日齐开通沿线哪些楼盘正式荣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