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交101路行驶在新时代的共富班车
车过余新,桃园就多了起来。
低矮粗壮的桃树上,一个个粉嘟嘟的桃子挂满枝头,躲在浓密的枝叶里引人垂涎。车行景移,车窗外流动的一帧帧曼妙风景,让城乡公交路的乘客们挪不开眼睛。
昨天清晨,沐浴着阳光出发,路从“重走一大路”起点驶向凤桥桃源胜境。崭新的新能源车奔跑在笔直平坦的道路上,穿过高楼广厦,深入城市腹地,掠过田园美景,串起一路好风景。
一路同行,记者跟着路出发。车厢外一派丰收景象,车厢内一片欢声笑语。望着这美好的一幕,54岁的公交车司机沈水根嘴角上扬,不由说道:“这趟城乡公交驶进了老百姓心里,驶向了幸福!”
行驶在新时代的“共富班车”,让城与乡渐行渐近。
一趟城乡统筹的先锋车
早上8时15分,从嘉兴市区大新路公交枢纽站出发,到终点南湖区凤桥镇公交枢纽站,沈水根稳稳地握着方向盘。这条线路,他已经跑了25年。
嘉兴是全国首批开通城乡公交的城市。从5.9米的19座小车到8.5米的37座金龙大客车,再到12.5米的碳纤维新能源客车……25年里,沈水根看着这条城乡公交线路不断改变。
年3月23日下午,沈水根在公交车始发站迎来一批特殊的乘客。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嘉兴调研城乡统筹工作,特意登上了路公交车。
从嘉兴火车站到凤桥三星村,习近平同志坐在车上边看边问:“车次多不多?”“乘车是否方便?”当得知嘉兴全市在当时已经开通36条城乡公交线路,通达30个乡镇个行政村时,他高兴地说:“好啊!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个系统工程,要整合资源,完善布局。”
在沈水根的记忆中,那时的路还很窄,车也不宽敞。但也正是通过这次调研,习近平同志看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美好未来,他说:“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
嘱托声声入耳,前路豁然开朗。
年,嘉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年,实现了城市公交、城乡公交票价一体化。
这一年,随着城乡改革的深入,沈水根主动交了“车钥匙”,从私营车老板变身为嘉兴国鸿公交的一名专职驾驶员。
“中巴车花了30多万元,钥匙怎么说交就交了?”“车老板干得好好的,怎么就去做了驾驶员?”……亲戚朋友得知后,大家都为他不值。想起年那个春天,沈水根其实想得很透彻,“公交是公益性行业,要规范还得政府牵头,有了统一规划的站点,车子也更大更好了,我们开着也更安心。”
正是得到沈水根等司机的支持,嘉兴市区37条线路上的辆民营公交在年全部挂上了国字号,由国鸿公交接收运营。至此,市区原本以承包挂靠经营模式为主的民营公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从疏到密,从线到网。改革“小切口”,解决“大民生”。
如今,路已成为市区密度最高的一班公交车,每天有趟奔走在城乡之间,间隔时间只要七八分钟。班次多了,等的时间短了,车票价格却越来越低了。1年,嘉兴基本实现全市域公交一体化。中巴车个体运营时代,从凤桥进城每人要收5元,而现在在嘉兴全市范围,刷公交卡坐车只要1元。
同样的路,同样的起点和终点,沿途的城乡面貌却早已焕然一新。车轮滚滚,前行不止。沿途的变化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沈水根的眼前不断闪现:启用一周年的“森林中的火车站”,将交通枢纽变身绿色新地标;南湖湖滨蝶变跃升后,为百姓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生活场景;全市最大的城市绿肺——中央公园,已成为家门口的生态“客厅”;南湖畔红船旁一流红色学府——浙江红船干部学院,预计在明年秋季正式启用;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镇余新镇,正向新时代高铁南畔现代化品质新城加速迈进……
城乡公交牵起了城市与乡村,然而哪里是城,何处是乡,沈水根心中的界限却越来越模糊。
一道城乡融合的风景线
夏日炎炎,蝉鸣阵阵,凤桥水蜜桃到了最佳赏味期。
“师傅,水蜜桃哪里买最好吃?”
“今年多少钱一斤?”
“甜不甜的?”
……
上午10时,搭乘另一班路公交车,我们一路前行。上下车的间隙,乘客们总要向司机师傅“取取经”。每当此时,司机庄正新总是笑意盈盈,耐心解答。路公交司机们便有了另一个身份——凤桥水蜜桃的临时推销员。
线路上的三星村,水蜜桃是村里的特色农业产业,也是当地村民的“摇钱树”。
徐利军是凤桥镇三星村党委书记,家里最早从爷爷辈就开始种桃子,那时桃子要卖到城里得走水路,小船晃晃悠悠在河道中前行,往往进趟城需要老半天。
“六七岁时,我跟着爷爷、父亲步行到余新镇,再坐轮船到狮子汇渡口。”徐利军说,通镇、通村的路慢慢修起来后,公交就通到了家门口,卖桃子除了水路,还可以骑自行车、开摩托车、坐公交车。
道路通了,销路也畅了。
随着桃子越种越多,徐利军更多时候会骑摩托车或者开车去售卖,速度快、装得多,但对于村里的小桃农来说,公交依然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夏季清晨,提篓携筐挤车进城卖水果,成了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次一到三星村这站,从后视镜里看到筐子和篓子先上车了,就知道是桃农来了。”这条线路跑得多了,庄正新也摸索出规律来,“筐子篓子占地面积大,如果都往过道上放,其他乘客就没法通行了,万一来个急刹车,桃子还容易滚出来。”
每到此时,公交车司机都会特意把座位下面清空,让桃农一上车就能把桃筐、桃篓塞到座位下,桃子有了“专座”。司机偶尔看到桃农挑担困难,也会主动下车帮忙搬运,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
从年开始,庄正新发现给桃子准备的“专座”开始闲置起来,提篓携筐的桃农慢慢变少了,坐着路去三星村买桃的城里人却越来越多了,“以前是村民到城里去卖桃子,现在是游客到乡下看风景买土产。”
从卖桃到“卖风景”,对于很多桃农来说,水蜜桃早已不是家里收入的全部来源。
如今,三星村的凤桥水蜜桃已经有了3个“国字号”招牌,桃花节、凤桃节等“桃IP”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梅花洲、AAA级景区村庄三星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手提肩扛卖桃子更成了历史,一根网线就能将桃子卖到全国各地。
去年,三星村的水蜜桃、葡萄迎来大丰收,效益同比增长40%。现在村里的物流网点已有11个,徐利军说,在整个销售中,电商占比20%左右,“水果质量好、产量高,网上销售也让产品卖得更好。”
过去一年,三星村水蜜桃亩均产值达到了1.5万元,徐利军家种了6亩桃子,光桃子就有9万多元的收入。不只是三星村,在嘉兴像水蜜桃这样的“致富果”正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仅凤桥镇就有余户农户从事水蜜桃种植。
1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元,连续18年居全省首位;嘉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0:1,持续18年全省最低,成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最为均衡、富庶的地区之一。
一幅城乡共富的美画卷
车厢里人头攒动,一个乘客护着怀里的一袋子水蜜桃,挤到了驾驶座边上,闷不吭声地将桃子塞给驾驶员。
“小伙子,你这是……”庄正新抬头一看,是张阿宝的儿子张永良。
这对母子,路的驾驶员们都很熟悉,每周三次,张永良都会陪医院做血透。老人的腿不方便,每次上下车,要几分钟,所有的驾驶员都会耐心地等她,甚至还会搀扶她一把。
“上次在你车上丢了钱包,是你帮我找回来的,太感谢了。这是家里种的水蜜桃,送你几个尝尝。”到了三星村公交站,张永良扶着母亲下了车。
“这可不行,下次得把钱给他。”握着方向盘,庄正新追不了张家母子。
路公交线班长庄正新,是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最美人物”,嘉兴市“优秀职工”“最美公交驾驶员”“十佳公交司机”……这一连串的荣誉,正是他工作近20年的精彩印记。
在他的带动下,路驾驶员虽然换了又换,但每个驾驶员都把乘客装在了心里:高小明化身“消防员”为燃烧的大卡车灭火、张国忠帮乘客夹缝中寻找钱包、陆忠卫给当晚出国的乘客送遗失的护照……路也收获了嘉兴市“文明示范线路”“十佳满意公交线路”“十佳最美服务品牌”等荣誉称号。
车窗外,三星村公交站台不远处,“三星家风馆”隐隐可见,这是南湖区最大的村级家风馆。占地约平方米的家风馆内,收录着古往今来的家风家训故事,开展了各种弘扬传统美德的活动,让村民感受着传统道德的力量,争做文明行动的参与者。
人人向善、家家和美,文明蔚然成风。
作为全国文明镇,凤桥镇的家风馆、文化礼堂等场所,是一支支文艺队伍最爱去的活动场所。在三星村,村民组建了12支文体队伍。路的行进途中,早晚常能看到村民在愉快地排练节目。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早在年底,嘉兴就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站在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起点上,如今嘉兴正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具有更高辨识度的文明高地。
上午11时,路驶进凤桥镇公交枢纽站,下一班回城班车即将发班。乘客胡先发掏出一张卡,“嘀”的一声,刷卡成功,“有了这张市民卡,坐公交车方便多了,享受的也是城里人的待遇。”
年,嘉兴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万人挥手告别“农业户口”,所有人只有一个身份“嘉兴市民”,每个人都有一张市民卡,用这张卡不仅能坐公交车,也能看病、领养老金、缴纳水电煤气费等,是市民办理各项社会事务、享受政府服务的一把“万能钥匙”。
穿梭在城乡之间的路,18年来见证“两富”路上的美好嘉兴。“过去,城里是每个人梦想的地方;现在,村里人过的是让人向往的生活。”在余新镇工作的乘客马曹甫说。
今天上午,升级后的嘉兴市路红色旅游公交线路首发。路,是嘉兴不断走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一条风景线,它承载的是民生,装满的是希望,收获的是民心。(部分图片由凤桥镇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