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电子线路板产业链研究报告及调研纪要
太平洋电子的观点
1.生益科技Q1高景气是确定的,价格肯定涨,量也会有一些增长(常熟产能利用率同比能大幅提升);
2.生益科技年产能扩张有限,但是产能利用率能进一步提升,所以量应该有10%的增长(设计产能是每年天工作日计算,但是可以提高到天每年)。
3.生益科技是一个有品位、有提升的企业,不是简单挣价格产能钱的企业,技术能力持续提升是公司的根本,具备成为全球龙头潜力。
4.生益科技所处行业是持续成长的行业,物联网化+智能化+产业转移使得市场空间扩大是长期的。
5.生益科技是一个治理结构非常好的企业,各种制度(成立之初的利润奖金化、环保社会责任、期权等)保证了社会、股东、员工三者共赢具备长期成长动力。
投资者问答
Q1:覆铜板过去一年多的历史表现?
A:16年8月开始材料紧缺使得覆铜板开始涨价,到17年2季度价格出现阶段性高位,这个阶段都是因为供给短缺引起。17年Q3Q4继续涨使得覆铜板价格创新高,这个驱动力是需求,行业景气带来的。至于接下来的价格上涨持续性,关键就是看需求,尤其是18年Q2。
Q2:今后的扩产计划?
A:东莞生益:公司年注册在万江,现在都变成了居民区再加上设备老旧(以前工厂烧柴油,改烧天然气,但环保不够完善),所以才要扩到松山湖来。
陕西生益:年9月陕西新厂投产起,算是第二期投产。扩产规模比较大所以周期也比较长,预计年开出万平方米。
江苏生益:万平米南通分两期,今年三季度投产。
江西生益:九江工厂年开不出产能,20亿会分两期完成。
总的来讲覆铜板企业扩产一般一上就是千万级的上,所以产能会是阶跃性的。
Q3:公司的研发与特种材料进展?
A:研发分两类:小部分基础研发;大部分是应用研究和改进研究。PTFE材料:不单中试,现在已经在建厂,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在南通生产,总产能万平米。第一期60万平米(天开工来定旳),有可能开到更高(如果按照年开工天数超天算)。
Q4:苏州生益的历史沿革?
A:苏州生益的三期干成了常熟生益科技,原因是环评。土地苏州新加坡园区不能做商住,土地没法转让要退回只能给管委会。年底投产常熟生益,当时碰到没有原材料导致开工率不足,17年Q1的开工率只有30-40%,后面逐步达到60%,Q3已经开到设计产能。
生益电子每月产能做到万平方英尺,除了行业景气之外,规模效应已经逐渐释放出来了。
九江生益一投就是0万平方米起,是大体量投资。
Q5:怎么看5G特种板?A:特种板材应用到5G相关,大家期盼1.标准怎么定?2.技术方向?。在这几个问题没有出来之前,不会大规模上量的。
Q6:分公司区域设置?A:重量上:石头占50%、铜箔25%、树脂25%。在九江设厂为了华中(江西湖北湖南等)就近供应。在陕西设厂主要是国营企业,三线军工企业以及西南成渝地区等。东莞和苏州分别珠三角、长山角。
Q7:怎么看覆铜板的江湖地位?A:传统板材公司12%的份额占比,全球第二;全球第一13%。特种板材要超过传统板材的地位和份额。特种板材除了PTFE(应用较广)之外还有碳氢材料等,特种板主要看5G天线。5G要很多中继站,当前有很多盲点的可能,这些都是要布基站的。
Q8:CCL企业的核心是什么?
A:CCL企业的关键点:1.技术;2.管理。
Q9:-年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的原因?A:1.年才达到了可研报告的毛利率水平,一张30美元、毛利率29%+,千年虫换季潮;2.5G时代来临之后,便携设备成了IO,功能都在云端。
Q10:覆铜板企业的门槛在哪里?
A:门槛看客户,以前山寨厂商用千斤顶压合都有。但是我们定位全球投入领先、产品质量领先的企业。欧美公司的技术水平包括前期研发确实做的好,比如PEFT。生益科技的投入会契合市场。
Q11:公司各区域公司的生产是怎么安排的?
A:产线生产结构由计划中心调配。
Q12:如何看待线路板子公司生益电子的未来布局?
A:目前没有扩产计划。我们定位是CCL,不会去做PCB,PCB厂未来扩产要引进战略投资者,不可能因为收入才5%不到的PCB业务得罪,收入占比95%的客户。生益电子土地只利用了1/3,排水容量是生益电子最好的资源,所以对战略投资者对象很挑。
Q13:12-16年毛利率稳步提升的原因?
A:1.技术提升(比如汽车电子用的订单比例逐步增加);2.管理;3.绩效(社会、股东、员工共享,年定下10%的利润给员工分红,现在提高到13%给员工);4.子公司超过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上再计提奖金给技术骨干;5.13年期权计划。
Q14:公司产品涨价的策略?
A:提价的前提:1.覆盖成本;2.提价阶段性,不是一步到位。战略合作客户的政策安排,核心客户多家都是专门政策安排;
Q15:汽车电子占比?
A:20-25%的占比。但汽车主动相关不多,对日系汽车电子做工作做了很长时间还没进,基本就是博世,总比例不断增长。
Q16:前五大客户占比?
A:前五大客户25%,17年产能利用率满产,产能利用天每年,天是上限。未来靠品种结构调整(多做薄板)提高产能利用率。
Q17:我们的交货周期?
A:3-5天的交货周期对我们是最舒服的,现在景气度比较好,10天的交货周期算是长的。
Q18:原材料铜箔最新情况?
A:铜箔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了(17年Q1),之前铜箔企业没有盈利,没有扩产。16年底吨电子铜箔转产锂电铜箔,紧缺导致材料国产化加速。所以往往缺货的时候确实国产材料快速增长的机会点。
Q19:和建滔不同,我们不做原材料的理由?
A:和上游抢业务会导致原材料厂商封锁你的新产品导致新产品没法提升;锂电铜箔扩产远大于标准铜箔扩产。
Q20.:我们这么坚定地看好覆铜板这一环节的理由?
A:三大趋势不可逆转:1.人类电子化;2.产业转移;3.电子技术智能化、物联网化。做产品需要专注力,比如3年拿到认证,到年bosch还在给我们认证,直到现在我们汽车电子业务占比才有一席之地。
Q21:为什么我们没做手机用的CCL?
A:手机这块HDI竞争非常激烈,台资专门做HDI的设计,大陆厂商不具备优势,我们做的很少,波动性很大。我们没有富裕的产能做这个业务。我们扩产也许会考虑这块。
Q22:汽车这块分三类:安全件(制动这块都是汽车厂总成自己做的),舒适驾驶(辅助驾驶),音响娱乐(门槛低些)。我们走技术研发,台资路线就是挖角。
Q23:转债项目:1.陕西项目设计周期7年,年已经开始干了;2.松山湖和九江还在研讨哪个先上,建设期1年之后才会开始投产。1季度末还是2季度才会有定论往哪里投?产能不会少于万平米。
Q24:覆铜板增速判断:1.全球保持5-6%增长,中国保持8-10%,特殊年份有可能超该增速,年增速超过这个增速;
Q25:和同行相比固定资产周转率低的原因:1.负债率低;2.客户结构都是3个月结;
Q26:产品结构:几年前平均厚度1.3-1.4mm,现在1.1-1.2mm,说明往薄板方向走。覆铜板是橄榄型的产品机构,中间的1.5mm-1.6mm最简单占到30%,越厚或者越薄都很难做,变薄说明我们技术难度提升了。
Q27:成本占比:铜箔50%树脂和玻纤25%。南通厂碳氢PTFE的产品都有,生产设备通用。
Q28:分厂管理:1.虚拟集团化;2.采购中央集中采购,3.订单生产排产ERP。18年看常州生益科技产能利用率提升,以及调产品结构。
Q29:IC载板业务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太平洋电子团队介绍
刘翔首席分析师
浙江大学学士、中科院硕士,4年实业工作经验、7年证券研究经验。曾先后任职于联发科、第一创业证券、国信证券,参与过北斗卫星规划与设计、数字电视主芯片及手机基带芯片的核心研发;主持设计的DisplayPort芯片年出货量位居全球龙头;年新财富第3名,年新财富第5名。现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
方竞分析师
半导体产业4年工作经验,有德州仪器等顶级外企的海外工作经历,熟悉半导体以及消费电子产业链,年7月加入太平洋证券电子团队。
刘尚分析师
厦门大学工学学士,武汉大学金融硕士。曾就职于长江证券,年7月加入太平洋证券电子团队。
刘宇辙分析师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学博士,2年实业工作经验,参与过物联网芯片、数字电视接收芯片、射频开关、功率放大器设计,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研究;2年买方工作经验,管理的账户投资收益率内部排名第一,年10月加入太平洋证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