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三防工艺技术知识,进过电子厂都知道

号外!号外!

电子工艺与技术有视频号了!

欢迎大家扫码来看我们?

坚持学习才能让我们持续成长!

一、什么是三防?

电子电气设备在使用时会受到环境中灰尘、潮湿、霉菌、盐雾和腐蚀性气体等的侵蚀,引起线路板及其元器件腐蚀、软化、变形和霉变等问题,导致漏电、短路和器件失效等故障,影响产品质量。三防工艺就是在印制线路板及其相关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的表面涂覆一层三防漆,使其免遭恶劣环境的侵蚀,达到长期防潮、防霉和防盐雾侵蚀的作用。

二、三防漆如何选择?

表一:三防漆对比表

1、浸涂

2、刷涂

3、喷涂

4、选择性自动涂覆

5、真空沉积技术

表二三防工艺对比表

三、三防涂敷常见问题及应对?

1、气泡

直径大于微米的大气泡

大气泡:溶剂型的三防漆出现大气泡,主要是由于炉温太高,表层快速结皮,太多的溶剂留在漆膜中,表层之下的溶剂快速挥发导致,或是三防漆黏度过高,厚度过厚,气泡无法迅速释放。

典型案例:

器件引脚处有三防漆空洞

因为三防漆大气泡造成的失效案例中,器件引脚位置三防漆存在空洞,没有对焊接处起到防潮、防霉和防盐雾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外界的水汽、盐雾等物质由孔洞进入器件引脚与三防漆界面。

三防空洞附近发现Cl元素分布(盐雾成分)

引脚被腐蚀,截面可见小孔

工作时,在电场的作用下,铜引脚发生电化学腐蚀,滋生异物,金属引脚表面被腐蚀成小孔。

器件最终脱落

腐蚀状况加深,小孔连成大孔,引脚力学性能降低、断裂,最终导致模块脱落。三防漆不但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提供空气不流通的潮湿环境,加剧了腐蚀反应的发生,造成器件脱落,印制板失效。

解决方法:优化炉温曲线,降低炉温曲线爬坡坡度;增加固化前流平溶剂挥发量,如增加烘烤前自干的时间;涂覆时减小胶量,如减少重叠涂覆区域。

直径小于微米的小气泡

小气泡:主要出现在压缩空气式漆罐涂覆方式。

解决方法:降低漆罐的气压;降低固化炉温;增加固化前流平溶剂挥发量;更换稀释剂类型。

2、橘皮

三防胶橘皮

橘皮:漆膜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类似橘子皮外观,严重的呈波纹状,主要是成膜过程中漆膜没有完全流平所致。

解决方法:检查生产环境,如温湿度;减小固化前流平挥发区域的排放量;降低三防漆粘度;减小炉温曲线爬坡坡度;使用挥发速度较慢的稀释剂。

3、发白

三防胶发白

发白:三防漆涂膜含有水份或其它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淡白,呈现白雾状。

解决方法:

(1)板材施工前要经过干燥处理,控制板材的含水率

(2)三防漆涂覆不要一次性厚涂;

(3)不要在湿度高时施工,如必须可加入适当慢干溶剂

(4)PCBA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要沾上水分;

(5)三防漆、容器中不要混入水分。

4、漆膜开裂

漆膜开裂

漆膜开裂:主要是由与内应力积累有关,例如固化时体积收缩形成内应力,经冷热、干湿循环交替,涂层与基体膨胀系数不同,造成相对位移开裂。

解决方法:

(1)选用柔韧性好的三防漆,优化炉温曲线,炉温不能过高;

(2)保证足够的固化时间和温度,确认涂层完全固化;

(3)减小膜厚;如果希望得到较厚的涂层,可通过涂两层较薄的涂层来获得—必须在第一层完全晾干后才允许涂上第二层。

(4)清洗板子,尤其是焊点周围。

5、分层、起皮

元器件上三防漆起皮

阻焊层上三防漆起皮

三防漆出现分层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元器件和阻焊层上。三防涂敷前清洗不当或未清洗,板上会有化学残留,对三防漆涂层产生兼容性影响,造成分层、起皮。移除保护时,如果三防漆附着力较差,也可能造成分层。

解决方法:清洁板子,减小膜厚。至于移除保护时造成的分层,是由于三防漆附着力较差,建议涂层达到指触干燥时(涂层仍柔软)去除保护。

6、毛细

毛细现象:管脚密集部位或胶带遮蔽部位,漆液沿狭小缝隙渗入元器件内部造成连接器、触点导电不良以及管脚表面不能被涂覆,影响产品质量和美观。

解决方法:

(1)涂覆区域与连接器距离增加;

(2)在连接器周围使用遮蔽胶形成围栏;

(3)使用黏度更高的三防漆;

(4)降低膜厚;

(5)清洗板子。

免责声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