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一线故事张晶将老铁人的

张晶在安装井架。光明图片

年,寒冬腊月,大庆油田队井场。

室外,钻井声轰鸣;室内,争议声贯耳。克服疫情重重困难,钻井队年底刚刚夺得钻井进尺十万米“四连冠”,庆功会的热乎劲儿还没过,队长张晶就要开辟新阵地——请战去打非常规油气井。大家想法不一,支持的有,但反对的更多。

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也是全国创造纪录最多、钻井总进尺最高的标杆队。年,36岁的张晶成为第21任队长,在他的带领下,钻井队佳绩不断。

“新区用的自动化钻机,队没摸过,全得现学。打深井的技术,队没经验,干不出名堂等于砸了招牌。”对于面临的困难和大伙儿的顾虑,张晶心里也想过。

这么难,为啥还要上?勘探专家说,大庆的非常规原油储量丰、油品好,这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希望。凭这一点,张晶拿定了主意要上。

“队这面红旗是铁人老队长靠着‘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劲头扛起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求稳怕难,不是铁人老队长的风格。”会上,张晶铿锵有力地说。

12月,一片荒原上,大庆油田7支钻井队在非常规油气井组摆开钻机。队开钻第一口井,目标是35天拿下。而就在前一年,另一支钻井队打这样一口井,用时天,所有钻井队都在看队怎么打。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非常规井开发的难度还是超出张晶的想象。钻机设备是第一个拦路虎,过去他们一直使用中小型钻机,而非常规井施工都是水平井,用的是大钻机,钻井工艺完全不同。

面对大小不一的操作杆、各式各样的按键,数百页的说明书和密密麻麻的线路图,张晶带着工友们从零学起。一时间,井队成了训练营,钻台成了练兵场,宿舍成了学习室,边研究、边开钻。

米之前,打得挺顺利,到了米,非常规油气的主力油层“青山口组”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一米厚的地层,有上千个小层,又薄又脆。想拿油,钻头得水平穿行多米,就像用吸管横穿千层酥饼,劲小了,速度慢,泥浆就会泡塌井壁;劲大了,油层就会裂开甚至掉渣。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恶性工程事故。此前,已经有4支队伍,在这儿遇上了麻烦。

“能吃苦,但不死干。啥事儿别叫他惦记上,只要惦记上,准搞出点儿名堂来!”队党支部副书记李海洋这样评价张晶。

上钻台记参数,去泥浆池量比重,到振动筛看岩屑,取准、取全每一个数据……白天,张晶紧盯现场,夜里,跟大家头脑风暴,遇到问题就找专家,一起挖点子、想法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2月11日,大年三十,队第一个完钻,全井用时33.1天,后来,又接连突破30天、25天。

“成绩出来了,能不能变成可复制的经验呢?”趁热打铁,张晶带领工友梳理总结,形成了包含生产、技术、装备等五个模块的非常规油气开发高效钻井模板,并分享给所有钻井队。很快,就有一个钻井队超越了钻井队,刷新了纪录。

“把宝贵经验告诉别人,纪录被刷新,红旗被抢走,心里是啥滋味?”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晶淡然一笑:“我们队打得再好、打得再快,也只是一支钻井队、一面小红旗,我们要让这面小红旗,变成陆相非常规油气开发的大红旗。”

张晶有甘于被超越的境界,更有再次超越的底气。年冬天,大庆遭遇了60多年未遇的大暴雪,井场离市区多公里,大雪封了路,张晶带人将拖拉机焊上钢板当清雪车,边下边清,保障了物资供应,一刻也没耽误生产。

13.77天,钻井队再次刷新大庆非常规油气开发钻井周期纪录。至今,这一纪录未被打破。

前不久,队又接到了新任务——开发致密气井。井控级别高、水平段硬、难度大,是更难啃的硬骨头。

“争取到新战场上再立新功。”张晶满怀豪情地对工友们说。

刚刚搬到新的井场,张晶照例把那本讲述铁人老队长和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故事的图书《铁人钻井队》,放在宿舍床头。工友们说,这是他爱不释手的宝贝。

“井场在变化,技术在更新,但老传统不能丢,铁人精神要代代传下去。”张晶看着窗外。不远处,60米高的井架上,“钢铁队”的红旗正迎风飘扬。

(本报记者张士英本报通讯员赵楠)

(来源: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