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村西昌田坝村红色旅游融合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19/09/302563.shtml

——幸福乡村——

雷庆

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礼州镇田坝村距离西昌市区约27公里,是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田坝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花卉种植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描绘出了一幅绚烂多彩的乡村新画卷。

田坝村位于礼州镇中部,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G国道贯穿全村2.3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户人,耕地面积亩。

“红色之火”凝聚人心

曾经,田坝村是典型的无资源、无产业、无集体经济的“三无”村,在充分调研、掌握市场信息和检测本村土地质量的基础上,累计完成土地流转多亩,支持西昌现代花卉产业园核心区建设,目前入驻大型花卉企业9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人,现有葡萄多亩,亩产值4万左右。按照“统一规划、适当改造、保留原貌、适度开发”的原则,田坝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办了红军食堂和红色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实现了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抓双促的目标。年以来,累计创收多万元。

田坝村是西昌境内有名的红军村。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过西昌礼州的时候,曾在礼州土官庄边家大院居住了6天,留下了一个银元的感人故事。

一个银元的故事,是村里红色教育微党课系列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讲人是故事的亲身经历者——年近90岁高龄的边仕光老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毛泽东驻扎边家大院的点点滴滴,边仕光说在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下,中国人民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进一步将田坝村打造成更接地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田坝村利用红军长征广场、边家祠礼州军事会议遗址、红军井、边家大院毛泽东住地等红色文化,全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乡村振兴良好机遇,积极推动红色假日经济和集体经济共同发展。

“笃行之火”富裕群众

近年来,礼州镇田坝村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蔬菜种植产业,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增收。

作为西昌现代花卉产业园区核心区,年田坝村建成西昌现代花卉产业园区鲜切花示范基地,目前村内有全亚洲最大的大花蕙兰种植基地、西南部最大的多肉生产基地,草花品种种植余种。在村子顺山一带主要以石榴种植为主,线东西两侧以制种玉米、优质稻、洋葱、莲白为主。西部以花卉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鲜切花及特色水果葡萄、油桃等新型农业产业项目。同时,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的务工问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花、菜轮作”,种植鲜切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田坝村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促进西昌市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推动西昌市红色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打造礼州古镇一日游(礼州古镇——红色文化——生态农业观光)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人气,宣传西昌特色,传颂礼州古镇文化、红色文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努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年,成功创建了西昌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年,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新风之火”干群连心

依托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田坝村,目前已建成红军长征广场,红色餐饮体验地“红军食堂”。年4月,还完成了礼州会议陈列馆、红军井、茶马古道廉政文化基地“清风林”、边家大院毛泽东住地的整治提升,并与专业拓展训练公司合作,形成了以党史教育、红色体验、拓展训练、红色餐饮——体验红军餐等一系列的乡村红色旅游的服务项目。截至年7月,全村村道硬化里程18公里,建成便民健身广场1个,篮球场2个,公共厕所1处,游客接待中心1处。红卉苑新村集聚点建设项目总占地亩,规划自建民居户。

除此之外,在村党支部带领下,田坝村不断探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传播文明新风尚,强化宣传,让文明之风在农村广泛传播,广泛刷写文明墙,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涌现出的“文明家庭”“和谐农家”,让文明之花在农村盛开,邻里之间更是相处融洽。

为切实打造宜居村落,全村重点落实“绿化”“净化”“道路硬化”等工作,积极推进“改厕”“改厨”工作,现已改造完成多户。在推动宜居乡村过程中实施网格化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宜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生态理念。

如今,田坝村面朝田野、背靠产业,道路笔直宽敞,家家门前有鲜花,户户墙上有壁画。村民们坚信,在绿色发展指引下,腰包会越来越鼓、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富。

——幸福乡村——

西昌田坝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特色农业助推农民增收。

西昌市礼州镇田坝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抓手,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结合田坝村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品、忆”的旅游要素,规划田坝村乡村振兴发展及国家4A级景区创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田坝村硬化3.5公里产业道路,为村内发展花卉、葡萄、莲白等现代农业产业的群众解决了出行、生产运输难的问题,有效盘活了农村地区的资源。同时,争取资金安装盏太阳能路灯,实施村内8公里道路亮化工程,彻底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安全及生产生活不便的问题。

借助宅基地改革政策,拆除田坝村部分闲置土坯房,实现宅基地腾退复垦,为乡村振兴发展及4A级景区规划建设提供了3.2亩可建设用地指标,助推项目规划方案及时落地。抓住农村“三变”改革契机,融合田坝村红色传统文化,通过组织村民投工投劳等方式,按照“管理专业化、菜品特色化、服务品质化”的方向和目标,对村集体经济“红军食堂”现有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氛围营造等进行了提升改造,扩展了接待规模,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餐饮”文化服务,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红军餐,大大增加了红色餐饮收入,壮大了田坝村集体经济产业。

目前,礼州田坝红军村景区年接待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瞻仰革命先驱遗迹的群众近人次,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

——幸福乡村——

田坝村:戮力传承红军精神

“来,老人家这个炖得很软,再吃一口”。这是冬至这天,礼州镇田坝村支部委员边绍奎考虑到敬老院的很多老人行动不便,便和工作人员专门炖起羊肉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们。

“羊肉炖得好,很好吃。边绍奎是个好人。我没有子女来看我,除了西昌市委政府和礼州镇党委政府的人经常来看我们,还有边绍奎每逢节假日都来陪我们……”老人刘大伯说。

记者了解到,每年冬至这一天,西昌市礼州镇田坝红军村的边绍奎都要带着自己的金茂公司全体员工,拉上一头猪、一只羊,送到礼州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过节。25年来,年年如此。

礼州镇田坝村,中央红军长征途经西昌时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红军队伍播撒下了长征精神,经过时间孕育生长,这里的人们骨子里仿佛自带着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

已近花甲的边绍奎是西昌市礼州镇田坝村支部委员。年,边绍奎在村里办起了社办瓦窑;年创建了西昌市礼州水泥制品厂;年成立西昌市金茂实业有限公司;年成立西昌市红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因为勤奋好学、钻研技术、诚实守信,生意越做越好,成为村里最早一批富裕起来的人,带动余人走上致富道路,解决了周边群众余人的务工问题。

为改变田坝村出行状况,他先后捐资12万元硬化村道;为防止田坝村被水患侵袭,他不但出资还主动组织自己的工人义务修缮加固冲毁的河堤;为了抢修遗址、保护文物,他个人出资出力请工人进行抢救性修复,带领村民重新打造了村里的红色旅游文化景点红军井和边家祠;从2年开始,定期慰问敬老院老人、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困难户修葺房屋……

25年里,边绍奎已陪伴超过名孤寡老人过冬至;25年来,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品质受到四周乡邻的赞扬。

边绍奎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从小生活在礼州田坝村的边家大院里,听家中老人讲述了很多红军长征的故事,长征精神根植在我的心中。作为一名党员,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

(文/图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丁有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3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