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PCB走线宽度和过孔尺寸IPC标
前言
某些PCBLayout工程师在进行PCB设计时,一般按老工程师给出的经验值或通过上网简单搜索得来的方法,对PCB走线宽度及过孔尺寸进行设计,往往没有时间或者也不愿意深入研究,无法做到有标可依。今天,德力威尔王术平就带大家一起深入了解IPC标准对PCB导体载流能力的规定,讨论PCB走线宽度和过孔尺寸具体计算方法。
笔者认为,PCB走线宽度和过孔尺寸受如下三个因素的制约:
1、导体载流能力;
2、信号完整性;
3、电路板生产工艺。
本文仅研究讨论PCB导体载流能力对PCB走线宽度和过孔尺寸的影响,以及在满足导体载流能力的前提下,如何设计走线宽度和过孔尺寸。
一、与横截面积、电流及温升的关系
我们知道,任何导体都具有电阻,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电阻率、横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有关。导体电阻计算公式为:
公式1导体电阻计算公式式中R为电阻,单位Ω;ρ为电阻率,单位Ω.m;L为长度,单位m;s为横截面积,单位平方米。
在常温下,电阻率随温度线性变化,其公式为:
公式2电阻率变化公式式中ρ0是0℃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t是摄氏温度。
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变大,随温度的降低变小。例如:一个V/40W的白炽灯灯丝电阻,未通电时(常温下)只有Ω左右,而正常发光时(温度升高后)变为0Ω左右。极少数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小,比如碳。
显然,导体电阻影响着导体的发热,所以导体电阻与导体的通流能力有着直接关系,这也意味着所有影响导体电阻的物理量也同样影响导体通流能力。
PCB印制电路板中一般使用铜作为导体来传输电信号,如果电流信号通过铜导线时,铜导线上将产生功率,其公式为:
公式3功率计算公式铜导线上的功率会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铜导线上的温度随功率增大而上升,已知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因此可以推出温度与电流及横截面积的比例关系:
公式4温升与电流及横截面积比例关系式其中,ΔT是导线温升;I是导线电流;A是导线横截面积(宽度x厚度)。
在电流使导线发热的同时,导线和其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会使导线冷却。冷却机制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的结合。冷却效果与导线表面积成正比,当加热速度等于冷却速度时达到温度平衡。如果加热速度比冷却速度快,那导线发热就越快,严重时将直接熔断导线。
那么,PCBLayout工程师在进行PCB走线时,对走线宽度的控制就尤为重要了。如果PCB走线过窄,额定电流流经导线时,导线会发热,这将产生两种后果:
1、发热会使导线电阻增大,由I=U/R可知,允许流过导线的电流将减小,当允许流过的电流小于额定电流时,将无法满足后级负载电路的正常工作。
2、严重发热时,将使导线起火或熔断。
总之,温升是影响PCB导体载流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之旧标准历史演变
最早对“PCB导体载流能力”的重要研究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局(NBS)资助发起的,其研究结果在年发表于NBSReport,最主要的贡献是刊登了大量“PCB导体载流容量图表”。
年,美国军方发布了《MIL-STD-E-Y,PRINTEDWIRINGFORELECTRONICEQUIPMENT》(美国军用标准E,电子设备印制布线)。在该标准中,采用了NBS的“PCB导体载流容量图表”来规范PCB导线横截面积、电流及温升的关系。
年9月,IPC组织发布《IPC-D-,DesignStandardforRigidPrintedBoardsandRigidPrintedBoardAssemblies》(IPC标准,刚性印制板及刚性印制板组装件设计标准)。同样,在该标准中,也采用了NBS的“PCB导体载流容量图表”来规范PCB导线横截面积、电流及温升的关系,从而给众多PCBLayout工程师提供了走线参考依据。
备注:IPC最初为“TheInstituteofPrintedCircuit”的缩写,即美国“印制电路板协会”,后改名为“TheInstituteoftheInterconnectingandPackingElectronicCircuit”(电子电路互连与封装协会),年再次更名为“AssociatationOfConnectingElectronicsIndustries”即“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由于IPC知名度很高,所以更名后,IPC的标记和缩写仍然没有改变。
年2月,IPC-D-改编为IPC-《印制板设计通用标准》及IPC-《刚性有机印制板设计标准》。
年5月,IPC-改编为IPC-A《印制板设计通用标准》。
上述四个标准无一例外都是以早期NBS公布的“PCB导体载流容量图表”为参考依据而研究制定的,主要的旧图表如下所示:
图AIPC-采用的早期图表:内层导线图BIPC-采用的早期图表:外层走线图CIPC-采用的早期图表:导线截面上述早期的“PCB导体载流容量图表”研究成果并不是很科学和完善,最主要的不足是:早期的图表包含两套数据,一套(图A)用于PCB内层走线,一套(图B)用于PCB外层走线,图C给出了横截面积、铜厚及线宽之间的转换计算关系。事实证明,该内部走线的数据没有经过实证研究,而是简单地将外部数据降额50%而得到的,其理论依据是,内部走线没有外部走线冷却快,所以内部走线粗略推算降额一半。这种推算结果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但它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因为它的数据是相当保守的,它只会造成PCB线宽及成本的浪费而不会引起其它问题。
IPC-新标准发布之前,PCBLayout工程师都是以上述三张图为标准,来确定PCB走线宽度及过孔尺寸。如果是内层走线就用图A,如果是外层走线就用图B,通过查图表计算出额定电流、额定温升下对应的导线横截面积,然后再通过图C求出导线线宽。
目前,IPC-新标准早已发布,以前的标准及图表已经过时,新的设计不再采用以前的标准和图表,所以,我不再对以前的旧标准及图表的使用方法进行阐述,下面,我将以IPC-新标准为依据,详细阐述新标准及图表的使用方法。
三、之新标准IPC-
对“PCB导体载流能力”研究贡献最大的是MikeJouppi。年,一名美国工程师MikeJouppi(迈克.乔皮,机械工程师,ThermalManInc.公司总裁)开始追溯“PCB导体载流容量图表”的来源及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研究,后应邀加入IPC(1-10b)工作组,于年3月,在IPCprintedCircuitsExpo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这方面的重要论文。该项研究持续了十年之久,直到年才结束研究。他的这些研究是基于实验的,所以有着较高的可信度。
年研8月,IPC组织采用了MikeJouppi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发布了最新标准《IPC-,StandardforDeterminingCurrentCarryingCapacityinPrintedCircuitBoardDesign》(确定印制板设计中通流能力的标准),全部取代以前的老标准。新标准对内层导体也进行的深入研究,新标准发现内层走线和外层走线冷却一样快,内层导体和外层导体散热没什么差距,甚至内层更好,因为板上的材料比空气导热性能更好。这也证明了之前将内层导体通流能力减半的假设是完全错误的。
IPC-新标准以一套(近个)图表的形式公布,把PCB温升与导线电流、走线宽度、走线厚度、PCB板材、相邻走线、层间距离、有无涂层、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关系以图表的方式一一展现。
我们知道了温升(高出环境温度的温度增量)是影响PCB导体载流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影响温升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下面我简单阐述一下温升与几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1、PCB导线电流:其他条件相同的话,电流越大,温升越高,载流能力下降。
2、PCB导线宽度:在相同横截面积的条件下,导线越宽,散热越好,温升越低,载流能力越好。
3、PCB导线厚度:在相同横截面积的条件下,导线越薄,散热越好,温升越低,1OZ温升相比0.5OZ相差5~10%,2OZ温升相比1OZ升高了10~15%,31OZ温升相比21OZ升高了15~20%。
4、PCB板厚:PCB板厚会影响导体热量的传输路径,板越厚,散热越好,导体温升越低。FR4PCB,0.mm厚与1.79mm厚相比,导体温升高出%。
5、PCB板材:PCB板材的导热率直接影响导体的温升,导热率越大,导体温升越低。铜的导热率约为FR4板材介质的0倍,而FR4板材导热率又是静止空气导热率的10倍,所以在静止空气条件下,内部导体的温升会小于外部导体。
6、同层相邻导线:在导线的同一层附近,如果有其他导体,将会降低散热效果,同层相邻导体根数越多,散热越差,温升越高,载流能力下降。
7、相邻层铜平面:对导体温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相邻层铜平面的影响。无论是电源平面、地平面,还是其他铜平面,都有助于散热从而减小温升。铜平面对导体温升有如下影响:(1)导体到相邻层铜平面的距离越近,导体的温升越低;(2)铜平面面积越大,导体温升越低;(3)铜平面厚度越大,导体温升越低;(4)铜平面的数量越多,导体温升越低。
8、表面涂层:PCB表面的阻焊漆涂层,也会影响导体散热效果,涂层越厚,散热效果越差,温升越高。
IPC-新标准对上述影响因素都一一给出了对应的关系图表,由于篇幅有限,不一一贴图,在此,仅给出其中最重要的三幅图表:
1、PCB导体载流能力保守图表(IPC-)
图DPCB载流能力保守图表IPC-图D是IPC-给出的保守图表,该图表的重要之处是它能应对所有情况,包括内部和外部导体、PCB材料、PCB厚度以及空气(除真空外)等环境条件,从该图表中获得的值非常安全,在任何情况(除真空外的环境)下都有效,不考虑其他变量。工程师们参照此图做设计时,虽然在成本、面积等方面不是最优的,但一定能满足电流和温升要求。IPC-保守图表的作用是:帮助大多数工程师,对“PCB导体载流能力”进行非常安全地估算。
备注:盎司本来是一个重量单位,但在PCB行业中,1OZ意思是重量1OZ的铜均匀平铺在1平方英尺(FT2)的面积上所达到的厚度。它是用单位面积的重量来表示铜箔的平均厚度。用公式来表示即,1OZ=28.35g/FT2(FT2为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0.平方米),计算结果就是1OZ=0.mm。
2、PCB导体载流能力通用图表(IPC-)
图EPCB载流能力通用图表IPC-图E是IPC-给出的UniversalChart(通用图表),该图表是以铜厚3OZ、板厚为0.英寸、材质为聚酰亚胺构建的PCB载流能力图表模型。IPC-通用图表的作用是:帮助工程师根据特定的设计约束对“PCB导体载流能力”进行更加精确的估算。在使用通用图表时,还要结合配套的铜厚调整图表、铜平面调整图表、板材调整图表、板厚调整图表、海拔高度调整图表、降级调整图表、空气环境调整图表等进行参数修正和调节(篇幅有限,不一一贴图)。对于通用图表及其配套图表,普通工程师使用起来极其困难,仅适合专业的PCB导体载流能力计算软件采用,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工程师来说,使用通用图表计算PCB导体载流能力来计算PCB线宽和过孔是最好的选择。
3、PCB导体横截面积与线宽及铜厚的换算图表
图F导体横截面积与线宽及铜厚的换算图图F是IPC-给出的PCB导体横截面积与线宽及铜厚的换算图表,工程师们用图D或图E估算出满足PCB导体载流能力的横截面积后,再通过查此表,即可求出对应的线宽和铜厚。不使用此图表,在知道横截面积后,再选择合适的线宽或铜厚,再根据横截面积=线宽x铜厚之公式,也可计算出对应的铜厚或线宽。
四、依据IPC-保守图表计算PCB走线宽度和过孔尺寸
4.1、查IPC-ConservativeChart(保守图表)来计算PCB走线宽度
工程师们使用图D和图F这两幅图表,就可以计算PCB走线宽度了。下面,我们用实例来说明IPC-保守图表的使用方法。
例1:某PCB设计项目要求在PCB内层走线,额定电流为1A,铜厚为1OZ,工作温升不超过45℃,求PCB走线宽度。
解:(1)内层、外层走线,都用保守图表(图D),查保守图表(图D)可知:1A电流与45℃相交点对应横截面积约等于16.6mil2。
(2)第一步求出的横截面积为16.6mil2,又知铜厚为1OZ,查图E可得线宽约为0.in(0.36mm)。
答:无论内层,还是外层走线,载流能力为1A,温升为45℃,PCB走线宽度为0.36mm即可满足要求,且余量较大,使用起来十分安全。
4.2、查IPC-ConservativeChart(保守图表)来计算PCB过孔尺寸
(1)过孔横截面积计算图表
图G过孔横截面积计算图表IPC-上图是IPC-给出的过孔横截面积计算图表,将上图中过孔孔壁横截面积公式变换一下,可得到下图容易理解的公式:
公式5过孔孔壁横截面积计算公式(2)实例说明过孔尺寸计算方法:
例2:某PCB设计项目要求温升不超过20℃,过孔孔壁铜厚1OZ(1.38mil),过孔载流能力为1A,求过孔内径尺寸。
解:
1)查IPC-ConservativeChart保守图表(图D),可知,当温升为20℃,载流能力为1A时相互交叉点对应的横截面积约为28mil2,根据公式5,可得到等式①:π(D.D-d.d)/4=28mil2。
2)又知过孔孔壁铜厚为1OZ(1.38mil),可得出等式②:D-d=1.38mil。
3)根据等式①和等式②求得:d=7.28mil(0.mm)。
答:温升20℃,载流1A,铜厚为1OZ时,过孔内径设为0.mm即可满足要求,且余量较大,使用起来十分安全。
备注:外层铜皮厚度和过孔孔壁电镀层厚度的关系:假设要求表面成品铜厚为1OZ,那么在生产PCB时,先在表层粘贴约1/3OZ的铜皮,然后再钻孔,接着在孔壁上用化学方法沉镍约1/3OZ,最后电镀时候,将表层和孔壁再电镀2/3OZ的铜,这样就使得表层铜皮和过孔镍铜总厚度相等,但在实际生产时,过孔镍铜(也称电镀层)总厚度等于或略小于表层铜箔总厚度。
五、依据IPC-保守图表衍生表格来计算PCB走线宽度和过孔尺寸
工程师们按照上面第04节查IPC-保守图的方法来计算PCB走线线宽和过孔尺寸,还是显得太繁琐,为了帮助工程师更加方便快捷的计算PCB载流能力,德力威尔王术平用描点法将IPC-保守图表(图D)数据计算出来,并制作出PCB载流能力速查表,如下表所示:
图HPCB载流能力速查表德力威尔王术平5.1、使用PCB载流能力速查表来计算PCB走线宽度
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使用PCB载流能力速查表来计算PCB走线宽度的方法:
例3:某PCB设计项目要求温升不超过30℃,额定电流为1A,铜厚为1OZ,求PCB走线宽度。
解:在图H的PCB载流能力速查表中:
(1)查温升(黄色表格):找到温升“30℃”单元格;(2)查电流(黄色表格):找到温升“30℃”单元格对应竖排表格中的“1.”单元格;(3)查铜厚(绿色表格):找到走线宽度标题下的铜厚“1OZ”单元格;(4)查线宽(绿色表格):找到“1.”单元格和“1OZ”单元格相互交叉的“0.”单元格,即可查得PCB线宽为0.mm(该值余量较大,使用起来十分安全)。
5.2、使用PCB载流能力速查表来计算PCB过孔尺寸
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使用PCB载流能力速查表来计算PCB过孔尺寸的方法:
例4:某PCB设计项目要求温升不超过30℃,额定电流为1A,铜厚为1OZ,求PCB过孔内径。
解:在图H的PCB载流能力速查表中:
(1)查温升(黄色表格):找到温升“30℃”单元格;(2)查电流:找到温升“30℃”单元格对应竖排表格中的“1.”单元格;(3)查铜厚(蓝色表格):找到铜厚“1OZ”单元格;(4)查过孔(蓝色表格):找到“1.”单元格和“1OZ”单元格相互交叉的“0.”单元格,即可查得PCB过孔内径为0.mm(该值余量较大,使用起来十分安全)。
六、使用普适性规则来计算PCB走线宽度和过孔尺寸
人们在实际研发设计中,PCB电路板多种多样、情况各异,每次计算线宽时,都要去查图表,这就给设计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就有研究者对“PCB导体载流容量图表”(老旧图表均适用)进行了详细计算和分析,发现按照1A/1MM/1OZ(电流:线宽:铜厚)这个比例推算出来的线宽,都不会超过“PCB导体载流容量图表”中所规定的导体载流能力,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于是乎,就产生了一个网上流传已久的、被奉为圣经的普适性公式(1A/1MM/1OZ):
公式6普适性电流与线宽及铜厚关系式式中,W是PCB走线宽度,单位mm;I是允许通过走线的电流,单位A;T是走线的厚度,单位OZ。
在使用上述普适性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如果PCB布线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普适性公式,否则就按IPC-图表针对性计算;二、在铜厚小于3OZ、温升小于45℃、电流小于15A的范围内使用普适性公式,是非常安全的,超过此范围,应按IPC-图表针对性计算。
6.1、使用普适性公式来计算PCB走线宽度
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使用普适性公式来计算PCB走线宽度的方法:
例5:某PCB设计项目要求温升不超过30℃,额定电流为2A,铜厚为0.5OZ,求PCB走线宽度。
解:已知I=2A,T=0.5OZ,根据公式6,可求得W=I/T=2A/0.5OZ=4mm。
答:温升30℃(满足小于45℃的条件),载流能力为2A,铜厚为1OZ时,PCB走线宽度控制在4mm即可满足要求,且余量较大,使用起来十分安全。
6.2、使用普适性公式来计算PCB过孔尺寸
(1)过孔模型
图I过孔模型上图中d为过孔内径,(D-d)/2为孔壁铜厚,为了方便计算和安全起见,我们可以直接求出内径d的周长,将该圆周展开就等效为PCB走线线宽了,孔壁铜厚就等效为PCB走线厚度了,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过孔的等效线宽公式(非常安全):
公式7过孔等效线宽公式式中W为等效线宽,单位mm;C为周长,单位mm;π为圆周率;d为过孔内径,单位mm。
(2)实例说明使用普适性公式来计算PCB过孔尺寸的方法
例6:某PCB设计项目要求温升不超过45℃,过孔孔壁电镀层厚度约为0.5OZ(1.38mil),过孔载流量为3A,求过孔内径。
解:
1)按(1A/1mm/1OZ)的普适性公式W=A/T,求得线宽为W=3A/0.5OZ=6mm。
2)根据公式7,可得W=C=πd=6mm,则d=1.91mm。
答:温升45℃(满足温升不大于45℃),载流为3A,孔壁铜厚为0.5OZ时,将过孔内径控制在1.91mm即可满足要求,且余量足,使用起来十分安全。
七、使用专业软件来计算PCB走线宽度和过孔尺寸
7.1、HowTo软件(免费)
美国电路板设计师杰克·奥尔森(JackOlson)和博科·博齐科维奇(BorkoBozickovic)设计了一个免费的“确定电路板载流能力”的计算器。这个计算器是以一个Excel文档形式给出的,这个Excel工具允许设计者根据不同的叠层结构、温升及电流等设计条件填入不同的数值来精细计算PCB导线宽度。软件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JHowTo操作界面该计数器绿色,免安装,界面整洁、操作简单,小伙伴们只需选择表格中的IPC-表格(计算器),按照德力王术平在图中的标注,就可以使用该计算器求PCB线宽了(不支持过孔计算)。
7.2、SaturnPCBToolkit(免费)
美国SaturnPCBDesign(谷歌翻译:美国土星PCB设计公司)推出了一款免费的SaturnPCBToolkit工具,它是一款专业的PCB参数计算工具,通过该软件,用户可以计算PCB导线和过孔的通流能力、阻抗、波长、带宽、PCB导线最小间距、PCB供电网络阻抗、PCB热阻、保险丝、等各项PCB线路板的参数,Saturn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199.html